時間:2012-10-11 05:04 瀏覽: 次 責任編輯:深圳裝修專家
有人認為,裝修偷工減料責任全在施工方;也有人認為,業主應承擔一定責任,畢竟有些業主給不起裝修價卻力求裝修效果。近日,記者為此實地采訪了不少裝修工地,對裝修“偷食”材料現象進行了揭秘。
“偷食”第一招:遮丑
門套掖著“鬼怪”
走訪裝修“偷食”現象時,記者事先了解到,市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偷工減料現象主要涉及板材。于是,裝修工地上的板材制作成了記者這次調查采訪的對象。
隨行裝修專家指出,有一些裝修項目完成后,非專業人士的業主根本看不出來,其實板材里頭“掖著鬼怪”。在這里,記者恰好碰到這樣一個事例,地點是南寧鳳翔保利花園小區一個裝修工地。
20歲出頭的工人小李個兒瘦小,額上冒著汗珠,正在給一扇門做門套。這扇門的門框與門墻內側有一定距離,為了掩蓋,小李把門套墊厚,達到12厘米左右。現在只剩一道工序——把正面面板固定在門套上。趁工人一時去忙別的,記者湊了過去,發現門套呈半包圍結構,靠墻的那一面按照施工標準應該固定一整塊板子,但只發現幾塊小木片,僅供釘子落腳。
裝修專家指出,門套要起到穩定門扇的作用,如果門套這樣固定,門扇在重力作用下很可能過不了多久就要“勾頭彎腰”。
“偷食”第二招:造假象
薄板材竟貼“面膜”
有一種“偷食”板材的方法可謂叫絕。
6月12日,記者來到南寧科園西五路某單位宿舍。在一單元二樓的一個工地,記者拿出卷尺,測量了房間衣柜所用的大芯板厚度,發現約為15毫米。但正面對著衣柜觀察時,卻發現衣柜結構的大芯板用料看起來很厚,達到了20毫米。
原來,工人在衣柜結構用料橫切面貼了“面膜”,使得原來的大芯板變厚了,讓人從衣柜正面觀察時,以為該衣柜是用規格較大的大芯板做的呢。
裝修專家認為,按照衣柜的功能用途,在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其承重能力。因此,選用什么板材十分重要。按照正規做法,厚度為15毫米的大芯板不宜用于衣柜制作,一般選用18毫米厚的大芯板,在一些關鍵位置,還要采用雙層大芯板予以加固。大芯板另有一個特點,就是越薄越容易拱翹、變形,而且在大芯板行業還存在一個行規,即一般標稱15毫米厚的板材其實只有14毫米甚至只有12毫米,因此,薄的大芯板用于制作衣柜是很不保險的。(下轉第34版)
“偷食”第三招:斷腳
衣柜穿上“高跟鞋”
走進南寧科園西五路一單位宿舍工地,客廳里堆滿了裝修用的板材,不少板材就直接靠放在墻上,被壓彎了“腰”。工頭介紹說,他們所用的板材中間是大芯板,兩面再貼上有木頭紋路的飾面板,最后涂刷油漆。他們一般都是包工包料給業主做家具。記者用手摸了一下板材,想了解做工是否平整,卻被裁切粗糙的板材邊緣刺傷。
房間中一個做好基礎框架的衣柜,用了5張大芯板和9張飾面板,這些板材重量加在一起,少說也有一兩百公斤,基本靠柜底承重,然而,現場讓人心驚的是,作支撐用的衣柜柜角居然是懸空的,離地面有3厘米高。在柜底,木工用兩塊板材做柜底擋板。在場的裝修行家解釋說,木工在承重板材上偷工減料,就像裝修中埋下定時炸彈,衣柜重量被分擔在了擋板上,而擋板本身是美化作用,不能起承重作用。“野馬”裝修隊木工卻一副無所謂的態度,他考慮更多的是美觀。
當記者索要裝修施工圖時,工頭只拿了一張手工繪制的衣柜內部分隔的示意圖,而且連基本的尺寸標注都沒有。這么一來,也讓記者找到了衣柜板材裁切誤差3厘米的原因。“就差3厘米,重新用一張板子太浪費了,重做又得再收錢,我們也是替業主在省錢。到時把懸空部分補上,一樣看不出來。”